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安顺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顺市人民政府网域名规范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3 06:24:54  浏览:889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安顺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顺市人民政府网域名规范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贵州省安顺市人民政府


安顺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顺市人民政府网域名规范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安府发〔2008〕13号

各县、自治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安顺市人民政府网域名规范管理办法(试行)》已经2008年2月20日市人民政府第八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施行。





二〇〇八年五月十五日


主题词:电子政务 政府网站 管理办法 通知
抄送:市委各部门,市纪委,安顺军分区,安顺武警支队,各新闻单位,各人民团体,各大专院校。
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
各民主党派市委。
安顺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8年5月21日印发
共印180份






安顺市人民政府网域名规范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了加强政府网站的建设和管理,保障政府网络互联互通、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务院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对政府网域名规范管理的具体要求,结合安顺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安顺市政府组成部门、议事协调机构、直属事业单位、垂管部门的政府网域名的管理。

第三条 市人民政府信息管理中心负责市政府网域名规范管理工作。各县区(管委会)政府网域名的管理可参照本办法规范管理本辖区的政府网域名。

第四条 政府网域名规范编制原则。

(一)唯一性原则。唯一性是域名在网络应用中最基本的要求,是域名的基本特征和域名编制的重要依据。政府网中每一个网站所使用的域名在网络中必须是唯一的,这是各类网站、主机、虚拟主机等实现网络应用的必要条件。
(二)层次化原则。域名结构的层次化,有利于域名的分类和识别,在多层次、结构化的网络中,有利于实现域名的分级查询和管理。
(三)简明性原则。编制域名要简洁、明晰、便于记忆,方便用户使用,有利于网络应用的实施。
(四)标准化原则。域名编制遵循有关标准,是实现网络互联互通和确保各种网络设备有效支持网络应用的关键之一。

第五条 政府网的域名结构和域名空间规范。

(一)域名结构。政府网域名结构是一个倒置的分层树状结构,树根为顶级域,其下为各级子域和主机,这个树状结构也称为域名空间。政府网域名的层次定义最多使用五层,顶级域的代码是国家域名空间的专用标识。第二级域的代码是政务网子域名空间的专用标识。第三级域的代码是安顺市区域名称。第四级域的代码是各部门名称。第五级域的代码是主机名。
(二)域名空间。政府网的域名使用字母“A—Z”或“a—z” (不区分大小写)、数字“0—9”和连接符“—”组成,各级域名之间用实点“.”连接。各级域名代码一般采用汉语拼音或拼音字头缩写。各部门的代码一般使用其简称的汉语拼音字头缩写,用2—6个字符表示。主机名的代码一般使用汉语拼音字头或相应的英文缩写,用2—10个字符表示。

第六条 政府网域名编制

(一)顶级域名定义。政府网全网的顶级域名统一使用国家顶级域名“cn”。
(二)第二级域名定义。考虑到与国家政府网相一致,政府网二级域名为“gov”。
(三)第三级域名定义。考虑到与其他地州市政府网的辩别,安顺市三级域名为“anshun”。
(四)第四级域名定义。第四级域名为市级各部门、各单位名简称汉语拼音字头缩写。
(五)重名修改规则。在域名名称域名定义出现重名时,可采用机构全称的汉语拼音字头缩写来区分。

第七条 政府网网络设备域名规范

为便于政府网网络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定义保留关键字,作为网络设备专用,域名命名时不能使用。(附表2)

第八条 安顺市政府组成部门、议事协调机构、直属事业单位、垂管部门的部门网站应采用本办法规范编制的域名命名。(附表1)

第九条 各单位的部门网站域名启用需向市人民政府信息管理中心提出申请,市人民政府信息管理中心在收到申请后进行审核,并于10个工作日内批复。

第十条 各单位的部门网站域名变更、注销,需向市人民政府信息管理中心提出申请,并提供变更、注销的依据。市人民政府信息管理中心在收到变更、注销申请后10个工作内进行审核批复。

第十一条 市人民政府信息管理中心在对网站域名启用、变更和注销批复后的2个工作日内,通过域名解析服务器对网站域名进行解析或进行变更、注销处理。

第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信息管理中心委托电信运营商通过域名解析服务器对网站域名统一进行解析,域名解析费由各单位支付。

第十三条 市人民政府信息管理中心对政府网注册域名施行年度检查(简称年检)制度,以保证政府网域名系统的准确、规范及有效运行。

第十四条 对违反本办法的,市政府办公室将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改正。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市人民政府信息管理中心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附表1
市政府网域名一览表
单位名称 单位域名 备注
市政府组成部门32个
市政府办公室 zfb.anshun.gov.cn 依市域名规范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fgw.anshun.gov.cn 依市域名规范
市经济贸易委员会 jmw.anshun.gov.cn 依市域名规范
市教育局 jyj.anshun.gov.cn 依市域名规范
市科学技术局 kjj.anshun.gov.cn 依市域名规范
市民族事务局 mzzjj.anshun.gov.cn 依市域名规范
市公安局 gaj.anshun.gov.cn 依市域名规范
市监察局 jcj.anshun.gov.cn 依市域名规范
市民政局 mzj.anshun.gov.cn 依市域名规范
市司法局 sfj.anshun.gov.cn 依市域名规范
市财政局 czj.anshun.gov.cn 依市域名规范
市人事局 rsj.anshun.gov.cn 依市域名规范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ldsbj.anshun.gov.cn 依市域名规范
市国土资源局 gtj.anshun.gov.cn 依市域名规范
市建设局 jsj.anshun.gov.cn 依市域名规范
市交通局 jtj.anshun.gov.cn 依市域名规范
市水利局 slj.anshun.gov.cn 依市域名规范
市农业局 nlj.anshun.gov.cn 依市域名规范
市林业绿化局 lyj.anshun.gov.cn 依市域名规范
市商务局 swj.anshun.gov.cn 依市域名规范
市文化局 whj.anshun.gov.cn 依市域名规范
市卫生局 wsj.anshun.gov.cn 依市域名规范
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rkjsj.anshun.gov.cn 依市域名规范
市审计局 sjj.anshun.gov.cn 依市域名规范
市统计局 tjj.anshun.gov.cn 依市域名规范
市环境保护局 hbj.anshun.gov.cn 依市域名规范
市广播电视局 gbdsj.anshun.gov.cn 依市域名规范
市粮食局 lsj.anshun.gov.cn 依市域名规范
市乡镇企业局 xqj.anshun.gov.cn 依市域名规范
市规划管理局 ghj.anshun.gov.cn 依市域名规范
市城市管理局 cgj.anshun.gov.cn 依市域名规范
市物价局 wjj.anshun.gov.cn 依市域名规范
市议事协调机构的常设办事机构2个
市农业办公室 nb.anshun.gov.cn 依市域名规范
市人民防空办公室 rfb.anshun.gov.cn 依市域名规范
行使部分行政职能的直属事业单位8个
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ajj.anshun.gov.cn 依市域名规范
市体育事业局 tyj.anshun.gov.cn 依市域名规范
市档案局 daj.anshun.gov.cn 依市域名规范
市旅游发展局 lyfzj.anshun.gov.cn 依市域名规范
市畜牧兽医局 smj.anshun.gov.cn 依市域名规范
市房产管理局 fgj.anshun.gov.cn 依市域名规范
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gxs.anshun.gov.cn 依市域名规范
市移民开发局 ymj.anshun.gov.cn 依市域名规范
省垂管部门及相关单位17个
国家安全局 gjaqj.anshun.gov.cn 依市域名规范
市地税局 dsj.anshun.gov.cn 依市域名规范
市国税局 gjswj.anshun.gov.cn 依市域名规范
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syj.anshun.gov.cn 依市域名规范
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gsglj.anshun.gov.cn 依市域名规范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zjj.anshun.gov.cn 依市域名规范
市烟草局 ycj.anshun.gov.cn 依市域名规范
无线电管理分局 wgj.anshun.gov.cn 依市域名规范
市邮政局
国家统计局安顺调查队 dcd.anshun.gov.cn 依市域名规范
市气象局 qxj.anshun.gov.cn 依市域名规范
安顺供电局
安顺公路局 glj.anshun.gov.cn 依市域名规范
盐务管理分局 ywj.anshun.gov.cn 依市域名规范
安顺水文水资源局 Swszyj.nshun.gov.cn 依市域名规范
安顺银监分局 Yjj.nshun.gov.cn 依市域名规范
人民银行安顺中支 rh.anshun.gov.cn 依市域名规范





附表2
政府网网络设备域名一览表

关键字 注释 备注
dns 域名解析服务
db 数据库服务
database
mail 邮件服务
ftp 文件服务
app 应用服务
domain name 域名定义
domain—name
domain_name
router 路由器
route
lyq 中文拼音缩写
switch 交换机
sw
jhj 中文拼音缩写
firewall 防火墙
fhq 中文拼音缩写
netmanager 网管
wg 中文拼音缩写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关于印发《国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的通知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关于印发《国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的通知
1998年8月20日,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外经贸委(厅、局),本部各直属公司:
为加强对我国国外经济合作业务的宏观管理,保证对外经济合作有序、健康、持续地发展,现将《国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转发有关单位并遵照执行。
目前各单位所持的《外派劳务人员许可证》在1998年度内到期的,仍按原办法换证;1999年度到期的一律按新办法办理。
特此通知。

附件:国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国外经济合作事业的发展,加强对经营国外经济合作业务企业的管理,根据《关于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管理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外经济合作系指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和对外勘测、咨询、设计、监理等业务活动。
第三条 《国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经营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见附件一)是企业经营国外经济合作业务的资格证明。企业在开展上述业务、招聘和外派劳务人员时,可根据需要向有关管理部门、单位和劳务人员及外商出示《许可证》。企业在办理劳务人员审批和护照签证手续时,须出示《许可证》。
第四条 许可证的种类
(一)《国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经营许可证》
凡经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以上简称“外经贸部”)批准,获得国外经济合作经营权并已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营业执照的企业均须申请领取。
(二)《国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临时经营许可证》
1.经外经贸部批准的有国外经济合作经营权的企业在尚未完成有关手段时领取。
2.尚未获得国外经济合作经营权,但经外经贸部批准实施某一特定项目的企业领取。
第五条 《许可证》的有效期
《许可证》有效期为1年。《临时许可证》有效期为6个月。《许可证》在有效期期满后自动作废,持证单位应及时更换。
第六条 《许可证》的申领和更换
(一)新获得国外经济合作经营权的企业应在办理完工商登记等有关手续后,及时申领《许可证》。初次申领《许可证》,须填写“国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经营许可证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一式两份,并向外经贸部报送有关批文的复印件及加盖公章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二)《许可证》年审更换时间为每年3月1日至4月30日。年审工作由归口管理的各主管部门负责。主管部门系指国务院各部委主管司(局),国务院直属企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外经贸委(厅、局)(下同)。各主管部门可依据本办法制定本地区或本系统有国外经济合作经营权的企业年审的具体办法。届时,企业须填报申请表一式两份并交回原《许可证》。各主管部门审核后,将通过年审企业的申请表和原《许可证》于4月20日前一并报外经贸部(国外经济合作司),统一换领新证;对未通过年审的企业,各主管部门要提出处理意见报外经贸部审批。
(三)获经营权后超过3个月未办理申领《许可证》手续或《许可证》期满后3个月未办理更换手续者,持证单位必须以书面形式说明理由,经其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到外经贸部领证或换证。
第七条 申请表的填报和印制
(一)申请表内所填申请单位名称应与外经贸部批文、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以及企业对外经营所用印章中的单位名称一致,填写后须经申请单位和主管部门盖章。更换《许可证》时,“申请单位上年度经营业绩”一栏中填写上一年度国外经济合作业务经营简况(合同额、营业额、利税额、派出人数、主要国别和地区)及遵纪守法等情况。主管部门负责对申请单位国外经济合作业务的业绩和经营作风等情况进行年度审核,填写审核意见。
(二)《许可证》申请表格式见附件二,申请单位可据此自行复制。
第八条 《许可证》须妥善保管,不得伪造、涂改、转借、出租或转让。如有遗失,持证单位应及时通过其主管部门向外经贸部报告注销并在全国性外经贸报纸上声明作废后方可申请补发。
第九条 在经营国外经济合作业务中,持证单位有以下情形之一者,外经贸部将视情节轻重做出处理,通报批评或吊销其《许可证》直至取消其国外经济合作经营权:
(一)在经营国外经济合作业务中不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不服从外经贸部及驻外使(领)馆经商参处(室)、有关商会、协会、协调机构的业务协调的;
(二)严重损害外派劳务人员合法权益的;或管理不善,造成重大失误和恶性事件的;
(三)自获得国外经济合作经营权之日起,开展对外业务不力,连续两年没有国外经济合作业绩的;
(四)擅自伪造、涂改、转借、出租、转让《许可证》的;
(五)无特殊理由,逾期6个月不办理申请领取或更换《许可证》手续的;
(六)不按规定向外经贸部报送计划统计和财务报表的;
(七)不按规定对外派劳务人员及其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的。
第十条 《许可证》复印件未加盖外经贸部国外经济合作司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外经贸委(厅、局)的公章一律无效。
第十一条 过去颁发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有抵触的,一律按本办法执行。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外经贸部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
附件:一、《国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经营许可证》样证
《国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临时经营许可证》样证
二、《国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经营许可证》申请表

附件一:
--------------------------------------------------------------------------------------
| 国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 |
| 经营许可证 |
| LICENCE FOR FOREIGN |
|CONTRACTING ENGINEERING AND LABOR SERVICE|
| ( )外经贸合证字第 号 |
|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审核, |
|同意持证单位经营右页规定的国 |
|外经济合作业务。 |
| |
| |
| 年 月 日 |
| (外经贸部章) |
| |
| |
|企业代码: |
|批准文号: |
--------------------------------------------------------------------------------------
----------------------------------------------------------------------
|持证单位|中文: |
| |--------------------------------------------------------|
|名 称|英文: |
|--------|--------------------------------------------------------|
| | |
| | |
| 对 | |
| | |
| 外 | |
| | |
| 经 | |
| | |
| 营 | |
| | |
| 范 | |
| | |
| 围 | |
| | |
| | |
|--------|--------------------------------------------------------|
| 经营 | |
| 地域 | |
| 范围 | |
|--------|--------------------------------------------------------|
| | |
|有效期 | 自 年 月 日至 |
| | 年 月 日 |
|--------|--------------------------------------------------------|
| |1、持证单位凭此证办理有关手续 |
| 注 |2、本证严禁假冒、涂改或转让 |
| 意 |3、本证复印件未加盖外经贸部国外经济合作司或省、 |
| 事 | 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外经贸委(厅、局) |
| 项 | 的公章一律无效 |
----------------------------------------------------------------------
--------------------------------------------------------------------------------------
| 国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 |
| 临时经营许可证 |
| PROVISIONAL LICENCE FOR FOREIGN |
|CONTRACTING ENGINEERING AND LABOR SERVICE|
| ( )外经贸合临证字第 号|
|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审核, |
|同意持证单位经营右页规定的国 |
|外经济合作业务。 |
| |
| |
| 年 月 日 |
| (外经贸部章) |
| |
| |
|企业代码: |
|批准文号: |
--------------------------------------------------------------------------------------
----------------------------------------------------------------------
|持证单位|中文: |
| |--------------------------------------------------------|
|名 称|英文: |
|--------|--------------------------------------------------------|
| | |
| | |
| 对 | |
| | |
| 外 | |
| | |
| 经 | |
| | |
| 营 | |
| | |
| 范 | |
| | |
| 围 | |
| | |
| | |
|--------|--------------------------------------------------------|
| 经营 | |
| 地域 | |
| 范围 | |
|--------|--------------------------------------------------------|
| | |
|有效期 | 自 年 月 日至 |
| | 年 月 日 |
|--------|--------------------------------------------------------|
| |1、持证单位凭此证办理有关手续 |
| 注 |2、本证严禁假冒、涂改或转让 |
| 意 |3、本证复印件未加盖外经贸部国外经济合作司或省、 |
| 事 | 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外经贸委(厅、局) |
| 项 | 的公章一律无效 |
----------------------------------------------------------------------

附件二:
《国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经营许可证》申请表
------------------------------------------
------------------------------------------------------------------------
|申请单位名称: |
| |
|--------------------------------------------------------------------|
|原许可证号:( )外经贸合证字第 号 |
|--------------------------------------------------------------------|
|申请单位上年度经营业绩: |
| |
| |
| 年 月 日 |
| (盖 章) |
|--------------------------------------------------------------------|
|主管部门年审意见: |
| |
| |
| 年 月 日 |
| (盖 章) |
|--------------------------------------------------------------------|
| 申请单位 | |
| 详细地址 | |
|------------|------------------------------------------------------|
| 邮 编 | | 联系人 | |
|------------|----------------------------|------------|----------|
| 电 话 |( ) | 传 真 | |
|------------|----------------------------|------------|----------|
| | |申请单位获得| |
| 企业代码 | | | |
| | |国外经济合作| |
|------------|----------------------------| | |
| | |经营权批文文| |
| 批准文号 | | | |
| | |号、时间 | |
------------------------------------------------------------------------
------------------------------------------------------------------------
| |持 证|中文: |
| |单 位|----------------------------------------------------|
| |名 称|英文: |
| |------|----------------------------------------------------|
| | | |
| 外 | | |
| | 对 | |
| | | |
| 经 | 外 | |
| | | |
| | 经 | |
| 贸 | | |
| | 营 | |
| | | |
| 部 | 范 | |
| | | |
| | 围 | |
| 审 | | |
| | | |
| |------|----------------------------------------------------|
| 批 |经 营| |
| |地 域| |
| |范 围| |
| 意 |------|----------------------------------------------------|
| | | |
| | 有 | |
| 见 | 效 | 自 年 月 日至 |
| | 期 | 年 月 日 |
| | | |
| |------------------------------------------------------------|
| | 经办人 | 处领导 | 司领导 |
| |--------------------|------------------|------------------|
| | | | |
| | | | |
------------------------------------------------------------------------


浙江省地名管理办法

浙江省人民政府


浙江省地名管理办法



  
  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309号《浙江省地名管理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第10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2月1日起施行。


省长
  2012年12月18日


  浙江省地名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地名管理,实现地名的规范化、标准化,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地名管理工作。海域地名的管理,国家和省人民政府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本办法所称地名,是指为社会公众指示具有特定方位或者地域范围的地理实体名称。
  第三条 地名管理工作应当遵循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兼顾历史和现状,尊重群众意愿,保持地名的相对稳定和延续,保护和传承优秀的地名文化,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名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地名管理工作协调机制,将地名管理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规定职责做好地名管理相关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是地名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地名工作的统一管理;具体工作可以委托依法设立的地名管理工作机构承担。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住房和城乡建设、农业、林业、水利、旅游、环境保护、工商行政管理、公安等有关主管部门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地名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国土资源、文化、档案管理等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地名管理相关工作。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民政部门应当组织调查地名文化遗产,建立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护。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民政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在地名管理工作中,应当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咨询等工作机制,听取公众和专家的意见。
  第二章 地名规划与命名标准
  第八条 城市、镇应当编制地名规划。城市地名规划由设区的市、县(市)民政部门组织有关部门编制,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镇地名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县(市、区)民政部门审核后,报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地名规划应当包括规划原则、地名体系及其空间布局、道路名称、地名标志、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等内容。
  第九条 地名规划应当以城市、镇总体规划明确的内容作为规划依据。城市、镇详细规划涉及地名命名的,应当与地名规划确定的名称相衔接;规划编制部门应当征求同级民政部门意见。
  工业、农业、水利、交通、土地利用、旅游等专项规划,涉及地名命名的,应当与地名规划确定的名称相衔接;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征求同级民政部门意见。
  第十条 地名的命名应当符合地名规划的要求,反映当地历史、文化、地理等特征,含义健康,不得损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公共利益。
  第十一条 地名的命名应当一地一名。
  一地多名、一名多写的,应当进行标准化处理。
  第十二条 地名的命名应当名实相符。
  派生地名应当与主地名相协调;含有行政区域、区片或者道路(含街、巷、桥梁、隧道、轨道交通线路,下同)名称的,应当位于该行政区域、区片范围内或者该道路沿线。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名称不得使用非乡(镇)人民政府驻地、非街道办事处所在街巷名称。
  具有地名意义的车站、港口、码头、机场、水库等名称应当与所在地名称一致。
  使用大厦、公寓、花园、庄园、别墅、中心、苑、居等通名的住宅小区(楼)、建筑物,应当具备与通名相适应的占地面积、总建筑面积、高度、绿地率等条件和功能。住宅小区(楼)、建筑物通名的使用标准由省民政部门制定。
  第十三条 一般不以人名作地名。禁止以国家领导人的名字以及外国的地名和人名作为地名。
  第十四条 下列地名不得重名,并避免使用近似、易混淆的名称:
  (一)省内行政区域和重要自然地理实体名称;
  (二)同一县(市、区)内的社区、村(居)民委员会辖区名称;
  (三)同一乡(镇)内的自然村名称;
  (四)同一城市、镇内的道路、住宅小区(楼)、建筑物名称。
  第十五条 地名用字应当使用规范汉字,避免使用生僻或者易产生歧义的字。
  汉语地名的罗马字母拼写,应当按照《汉语拼音方案》和《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执行。
  少数民族地名和外国语地名的汉字译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 地名命名、更名和销名程序
  第十六条 山、河、湖、内陆岛屿等自然地理实体需要命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予以命名;跨行政区域的,由相邻各方的民政部门报共同的上一级民政部门予以命名。
  第十七条 行政区域名称,由申请设立行政区划的人民政府提出,报有审批权的人民政府在依法批准设立行政区划时一并确定。
  社区、村(居)民委员会辖区名称,由申请设立社区、村(居)民委员会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提出,经县(市、区)民政部门审核后,报县(市、区)人民政府在依法批准设立社区、村(居)民委员会时一并确定。
  工业区、开发区、保税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名称,由申请设立该区的行政机关提出,经有关主管部门征求同级民政部门意见后,报有审批权的行政机关在依法批准设立该区时一并确定。
  自然村名称,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经县(市、区)民政部门审核后,报县(市、区)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八条 铁路、公路、航道、港口、渡口、车站、机场、水库、堤坝、海塘、水闸、电站、通讯基站、公园、公共广场等具有地名意义的专业设施名称,由建设单位或者有关专业主管部门征求同级民政部门意见后,报有审批权的专业主管部门在依法批准建设专业设施时一并确定。
  第十九条 新建道路,地名规划已确定名称的,建设单位或者有关主管部门在申请立项时应当使用地名规划确定的名称,并在建成交付使用前向设区的市、县(市)民政部门办理正式命名手续;未确定名称的,建设单位或者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在申请立项时提出道路预命名方案并征求设区的市、县(市)民政部门意见后确定和使用预命名的名称,在建成交付使用前向设区的市、县(市)民政部门办理正式命名手续。
  已建道路无名的,由设区的市、县(市)民政部门予以命名。设区的市、县(市)民政部门在道路命名前应当将命名方案向社会公示,并征求有关主管部门意见。
  第二十条 住宅小区(楼)、公开销售的建筑物以及其他需要命名的大型建筑物名称,由建设单位提出申请,报设区的市、县(市)民政部门审批。建设单位申请发布涉及住宅小区(楼)、建筑物地名的广告,申请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房地产权属证书以及门(楼)牌的,应当向有关主管部门出示地名批准文件。
  已建住宅小区(楼)、建筑物未命名,其所有权人或者物业所在的业主大会要求命名的,分别由所有权人或者其委托管理的单位、业主大会或者其授权的业主委员会提出申请,报设区的市、县(市)民政部门审批。
  第二十一条 申请住宅小区(楼)、建筑物命名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文件及总平面图;
  (二)拟用地名的用字、拼音、含义的说明;
  (三)其他与申请命名相关的材料。
  设区的市、县(市)民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对符合要求的名称,应当予以批准,并出具批准文件;对不符合要求的名称,应当不予批准,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但是,征求利害关系人及有关方面意见或者进行协调所需的时间除外。
  第二十二条 门(楼)牌号码由县(市、区)民政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统一编制。
  第二十三条 地名确定后无特殊理由不得更名。
  地名损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公共利益的,或者含义不健康的,或者有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重名情形的,应当更名。
  地理实体因改造、拆除,其名称与改变后状态明显不符的,可以更名。
  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并提供业主大会决议的,住宅小区(楼)、建筑物可以更名。
  第二十四条 地名更名程序按照地名命名的相关规定执行。
  对本办法第二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情形,地名所在地设区的市、县(市、区)民政部门应当发出地名更名通知书,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自收到通知书之日起2个月内办理地名更名手续。
  第二十五条 因自然地理实体变化、行政区划调整和城乡建设等原因而不使用的地名,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根据职责予以销名。
  第二十六条 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在用地名的更名应当严格控制;不使用的地名,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应当采取就近移用、优先启用、挂牌立碑等措施予以保护。
  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涉及的地理实体拆除重建或者迁移后重新命名的,应当优先使用原地名。
  第二十七条 有关主管部门按照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三款、第十八条、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对地名进行命名、更名的,应当在命名、更名后10个工作日内报同级民政部门备案;民政部门发现备案的地名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应当要求或者建议审批机关予以纠正。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命名、更名和注销的地名信息,同时抄告同级公安、住房和城乡建设、工商行政管理、测绘与地理信息、邮政等相关管理部门。
  因行政机关依照职权主动作出地名命名、更名和注销决定,致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居民身份证、营业执照、房地产权属证书等证照和批文的地名信息需要作相应变更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申请,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免费为其提供出具相关地名证明或者换发证照和批文等服务,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章 标准地名的使用和监督
  第二十九条 依法命名、更名的地名为标准地名。本办法实施前已经使用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编入地名录(志、图)或者地名数据库的地名,视同标准地名。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宣传、推广和监督使用标准地名。
  第三十条 下列情形使用的地名应当是标准地名:
  (一)地名标志、交通标志;
  (二)地图、电话号码簿、交通时刻表、邮政编码簿等出版物;
  (三)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制发的公文、证照及其他法律文书;
  (四)媒体广告、户外广告;
  (五)其他应当使用标准地名的情形。
  第三十一条 重要自然地理实体、行政区域界位、社区、村(居)委员会辖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专业设施、道路等,应当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有关标准设置地名标志。
  第三十二条 道路、门(楼)牌地名标志由设区的市、县(市、区)民政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设置和管理。其他地名标志由提出地名命名申请的单位或者有关主管部门负责设置和管理。
  属于建设项目的地理实体地名标志,应当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设置完成。
  第三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涂改、遮盖、损毁或者擅自设置、移动、拆除地名标志。因施工等原因确需移动、拆除地名标志的,应当事先征得设置单位或者管理单位同意,并在施工结束前恢复原状,所需费用由工程建设单位承担。
  地名标志管理单位应当保持地名标志的清晰和完好,发现损坏或者字迹残缺不清的,应当及时予以更新。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建立本行政区域的地名数据库,及时更新地名信息,保证地名信息的真实、准确。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地名信息协作,实现地名信息资源共享。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可以通过设立地名网站、地名信息电子显示屏、地名问路电话等方式,向社会提供地名信息服务。
  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负责出版本行政区域或者本系统的标准地名出版物。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出版标准地名出版物。
  第三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加强地名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保存工作,维护地名档案的完整、系统和安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地名档案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 单位和个人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一)擅自命名或者更名住宅小区(楼)、建筑物名称的,责令其停止使用、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撤销其名称,并对经营性的违法行为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非经营性的违法行为处2000元的罚款。
  (二)未按照规定使用标准地名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经营性的违法行为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非经营性的违法行为处2000元的罚款。
  (三)擅自编制或者更改门(楼)牌号码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个人处500元的罚款,对单位处2000元的罚款。
  第三十八条 涂改、遮挡、损毁或者擅自设置、移动、拆除地名标志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九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权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实施地名命名、更名审批的;
  (二)未按照规定职责设置和管理地名标志的;
  (三)违法收费的;
  (四)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2013年2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