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江西省农业税征收实施办法(试行)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2 09:32:56  浏览:914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江西省农业税征收实施办法(试行)

江西省人民政府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农业税征收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赣府字[2002] 11号 
2002-5-20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现将《江西省农业税征收实施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江西省农业税征收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
(中发〔2000〕7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国
发〔2001〕5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农业生产、有农业收入的单位和个人,都
是农业税的纳税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缴纳农业税。
第三条 农业税的征收实行比例税制。
第四条 对下列农业收入征收农业税:
(一)粮食作物收入;
(二)棉花、油料、烟叶、糖料、麻类、蔬菜等农作物收入;
(三)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规定或者批准征收农业税的其他农作物收入。
第二章 农业收入的计算
第五条 农业收入按照下列标准计算:
(一)种植粮食作物的收入,按照粮食作物的常年产量计算;
(二)种植棉花、油料、烟叶、糖料、麻类、蔬菜等农作物的收入,比照同等耕
地种植粮食作物的常年产量折合计算。
上述两项所列的各项农作物收入,一律折合成稻谷,以市斤为单位计算。
第六条 常年产量以1994年至1998年五年农作物的实际平均产量计算,据实
核定。常年产量评定以后,对于因勤于耕作、改善经营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常
年产量不予提高;对于因怠于耕作或因其他人为因素而降低单位面积产量的,常年
产量不予降低。常年产量评定以后,保持长期稳定,未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不得调
整。
第三章 税 率
第七条 本省农业税实行地区差别比例税率,最高税率7%。各县(市、区)人
民政府应当在省人民政府规定的最高税率内,根据当地经济状况规定具体适用税率。
第八条 国有农场以及有农业收入的机关、部队、企业、学校、果园场、林
场、茶场等按照最高不超过4%的税率征收农业税。但对国有农场、果园场、林场、
茶场等下属集体性质的村级建制单位,原已负担“三提五统”的,仍按最高不超过
7%的税率征收农业税。
第九条 依法耕种河床、河滩、淌江地、湖洼地等无固定收入土地的,不评
定常年产量,按照当年或者当季实收农作物产量4%的税率计征农业税。
第十条 农业税附加按正税20%的比例征收。
对国有农场以及有农业收入的机关、部队、企业、学校、果园场、林场、茶场
等,不征收农业税附加。但对国有农场、果园场、林场、茶场等下属集体性质的村
级建制单位,原已负担“三提五统”的,照章征收农业税附加。
第四章 减 免
第十一条 纳税人依法开垦荒地所取得的农业收入,从有收入年份起,免征
农业税1至3年。
移民开垦荒地所取得的农业收入,从有收入年份起,免征农业税3至5年。
具体免税年限,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垦种难易程度和生产投资情况确定。
第十二条 纳税人从下列土地上所取得的农业收入,免征农业税:
(一)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林业、水利院校用作农业实验的耕地。如属经营性
的应照章征收农业税。
(二)对农业系统事业单位的农作物良种示范繁殖农场,免征农业税的耕地面积
以征收机关核实的繁殖良种耕地面积为依据。 凡良种繁殖面积占农场总耕地面积
70%(含70%)以上的,全额免征农业税;良种繁殖面积在70%以下的, 对繁殖良种的
耕地免征农业税,对其它耕地照章征收农业税。
(三)零星种植农作物的宅旁隙地。
第十三条 农村特困户、烈军属、伤残军人、残疾人,因生活贫困或者缺乏
劳动力而纳税确有困难的,经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减征或者免征农业税。
第十四条 纳税人种植的农作物因遭受水、旱、风、雹或者其他自然灾害而
歉收的,按照下列规定减征或者免征农业税:
歉收六成以上的免征;
歉收五成以上不到六成的减征七成;
歉收四成以上不到五成的减征五成;
歉收三成以上不到四成的减征三成;
歉收二成以上不到三成的减征二成;
歉收二成以下的不减征。
第十五条 凡符合本办法第十一条、第十二条免税规定的,由纳税人提出申
请,经乡镇征收机关审核,报县(市、区)征收机关批准。凡符合本办法第十三条、
第十四条免税规定的,由纳税人提出申请,群众民主评议,经乡镇征收机关审核后,
报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六条 经国家批准征(占)用的计税土地,在办理耕地占用税纳税( 含免
税)手续后,相应核减农业税计税土地及其农业税征收任务。
第十七条 县(市、区)农业税征收机关应当从当年依率计征税额中提取 10%
的资金,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当年自然灾害的农业税灾歉减免、基建占地减免,以及
农村特困户、烈军属、伤残军人、残疾人的农业税减免。
第五章 征 收
第十八条 农业税及附加,由财政部门负责征收。也可由征收机关委托国有
粮食收储企业等单位代扣代缴、代收代缴。
第十九条 乡镇征收机关应当根据县(市、区)人民政府核定的农业税依率计
征税额,编制农业税及附加征收清册,报县(市、区)征收机关审批后,向纳税人发
出纳税通知书。纳税人应当按照纳税通知书的要求缴纳农业税及附加。征收机关收
到税款时,应当开具农业税及附加完税凭证。
第二十条 纳税人依法开垦荒地所取得的农业收入,在规定的免税年限期满
后,征收机关应当按照规定,比照同等计税土地的常年产量及相应的税率计算征收
农业税及附加。
第二十一条 农业税及附加的征收,按照评定的常年产量和规定的税率,实
行全年一次计算。县(市、区)征收机关可以根据当地种植农作物的结构及其收获时
节和纳税人的经济构成状况,实行夏、秋两季征收或者常年征收。
第二十二条 农业税及附加一般采取征收代金的办法,也可继续实行“实物
征收、货币结算、依质论价、多退少补”的办法。农业税计税价格,由省人民政府
决定。
第二十三条 农业税征收经费(含代扣、代收、代征税款手续费)由财政部门
按不低于农业税征收总额4%安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管理,不得从税款中提取或退
库,具体使用和管理办法按照财政部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 纳税人少报计税土地以及用其他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农业税应纳
税款的,经查实后,征收机关应当依照有关法规追缴其应纳税款,并自滞纳税款之
日起按日加征05‰的滞纳金;情节严重的严肃查处。
第二十五条 纳税人同征收机关在农业税及附加征收中发生争议时,应当先
依法缴纳农业税及附加,然后可以在收到征收机关开具的完税凭证之日起60日内依
法申请行政复议。纳税人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行政复议决定之日起
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六条 征收机关工作人员在征收工作中玩忽职守,不征或少征应征税
款的,或者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索取纳税人财物的,由所在单位或者监察机关
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农业税的征收管理,依照本办法执行;未尽事宜,参照《中华
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 自2002年纳税年度起,农业税及附加依照本办法计算征收。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河北省农业机械维修管理办法修正案

河北省人民政府


河北省农业机械维修管理办法修正案


(2007年4月9日河北省人民政府第8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07年4月22日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07]第5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一、第五条、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七条和第十八条中的“农业机械主管部门”修改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二、第六条修改为:“从事农业机械维修的国有、集体、私营企业和个体户(以下统称农业机械维修企业),由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核发相应等级的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

三、第七条修改为:“农业机械维修企业技术工人的培训、考核,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四、第八条、第十五条中的“河北省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修改为“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

五、第九条第一款修改为:“农业机械维修企业应当依照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评定核准的维修类别和等级承揽相应的维修项目,并按照有关维修技术标准和工艺规程进行维修。”

六、第十一条修改为:“农业机械维修企业必须接受所在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其维修质量、维修收费、安全生产、维修人员资格、维修设备和检测仪器技术状态等进行的监督检查。”

七、第十五条修改为:“农业机械维修企业的维修人员资格、维修设备和检测仪器技术状态不合格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整顿,并限期达到规定标准;逾期达不到规定标准的,扣吊其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

八、第十六条修改为:“农业机械维修企业未取得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而开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九、第十九条中的“《行政复议条例》”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十、删去第二十条。

十一、根据以上修改,对本办法有关条文的顺序作相应调整。此外,对个别文字作了修改。


附:河北省农业机械维修管理办法(2007年修正本)(1996年3月2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令第158号发布 根据2007年4月9日河北省人民政府第8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07年4月22日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07]第5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的《河北省农业机械维修管理办法修正案》修正)

第一条 为加强农业机械维修管理,提高农业机械维修质量,保障维修经营者和送修者的合法权益,根据《河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业机械维修,是指为恢复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动力机械、作业机械、运输机械的技术状态和工作能力进行技术服务活动。

第三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农业机械维修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农业机械维修管理工作,应当遵循方便群众送修和安全生产的原则。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业机械维修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水利、林业、渔业、农垦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依照本办法和有关规定,负责本行业专用农业机械维修管理工作。

第六条 从事农业机械维修的国有、集体、私营企业和个体户(以下统称农业机械维修企业),由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核发相应等级的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

第七条 农业机械维修企业技术工人的培训、考核,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八条 农业机械维修企业必须取得《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方可开业。

第九条 农业机械维修企业应当依照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评定核准的维修类别和等级承揽相应的维修项目,并按照有关维修技术标准和工艺规程进行维修。

农业机械维修企业使用的农业机械维修配件,必须是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合格产品。

第十条 农业机械维修企业对大、中型农业机械的维修,应当建立维修技术档案;对小型农业机械的维修,应当填写维修记录。

农业机械维修企业应当建立质量、财务、统计和计量等管理制度,并按本省有关规定向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年度统计报表。

第十一条 农业机械维修企业必须接受所在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其维修质量、维修收费、安全生产、维修人员资格、维修设备和检测仪器技术状态等进行的监督检查。

第十二条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农用拖拉机、柴油机、脱粒机、水泵和农用汽车等动力机械的维修管理,并确保其维修质量。

第十三条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依法对农业机械维修企业实施监督检查时,应当佩戴农业机械管理行政执法标志,并出示河北省人民政府制发的《行政执法证》。

第十四条 农业机械维修企业违反本办法第九条规定,超越维修等级承揽维修项目,不按农业机械维修技术标准进行维修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处以五百元以下的罚款;维修质量不合格的,在保修期内应负责元偿返修;给他人造成经济损失或人身伤害的,应依法予以赔偿;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 农业机械维修企业的维修人员资格、维修设备和检测仪器技术状态不合格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整顿,并限期达到规定标准;逾期达不到规定标准的,扣吊其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

第十六条 农业机械维修企业未取得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而开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七条 当事人缴纳罚款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出具省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款收据。

罚款一律上缴同级财政。

第十八条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复议或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石家庄市殡葬管理条例

河北省石家庄市人大常委会


石家庄市殡葬管理条例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


(1997年4月24日石家庄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1997年10月25日河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批准 1997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殡葬管理,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举行殡葬活动、从事殡葬服务和殡葬管理的,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制定推行火葬的具体规划,将殡葬设施建设列入城乡建设发展计划,使殡葬管理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第四条 各级民政部门是殡葬管理的主管部门,也可以委托殡葬管理机构负责殡葬活动的管理。
公安、工商、物价、土地、卫生、民族宗教、市容环卫等部门,依据法律、法规规定的职权,按各自的职责对殡葬活动和殡葬服务行为实施管理。
第五条 殡葬管理应当推行火葬,改革土葬,革除丧葬陋习,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禁止大操大办。
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建立丧事服务组织,教育、帮助、监督公民文明节俭办理丧事。
第六条 不能通行汽车或者距殡仪馆50公里以外的偏僻深山区,为暂时实行土葬的区域,其他区域为火葬区域。
第七条 尊重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少数民族的殡葬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并为少数民族改革丧葬习俗提供支持和便利。

第二章 火葬管理
第八条 实行火葬区域内的公民死亡后,除国家规定可以实行土葬的少数民族外,必须实行火葬。
第九条 公民正常死亡的遗体应当自死亡之日起7日内实施火化。
公民因患烈性传染病死亡的,死者亲属或者死者所在单位及医疗机构应当即时向殡葬管理机构和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并在24小时内实施火化。
遗体火化时,丧主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出具死亡证明。
第十条 公民非正常死亡需要尸检的,应由县级以上司法机关进行尸检并出具准予火化证明,自出具准予火化证明之日起7日内实施火化。
确需暂时保留遗体的,应由县级以上司法机关出具暂时保留遗体证明,保存时间一般不超过6个月。
特殊情况需延期保留的,由市级以上司法机关批准,并出具延期保留遗体证明。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2个月,逾期由殡葬管理机构予以火化。
第十一条 运送遗体应当使用殡葬服务机构的专用车。暂不具备条件的地方,也可以使用其他车辆,但运尸后应经殡葬服务机构消毒处理。
禁止殡葬服务机构以外的单位和个人经营运尸业务。
第十二条 公民异地死亡的,遗体应当就地火化。因特殊情况确需运出的,必须经遗体所在地县级以上民政部门批准并出具《尸体准运证》。
第十三条 死者骨灰盒应当存入骨灰堂、埋入骨灰公墓或者深埋。
禁止在公墓外堆坟、树碑。
第十四条 火葬区域内实行土葬的少数民族公民死亡后,应在当地民政部门和民族宗教部门共同指定的地点深埋。

第三章 土葬管理
第十五条 暂时实行土葬的区域,由县(市)人民政府提出方案,经市民政部门审核、市人民政府同意、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行。
第十六条 暂时实行土葬区域内的公民或少数民族公民死亡后自愿实行火葬的,应予以鼓励和支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涉。
第十七条 暂时实行土葬的区域,禁止在公墓和农村的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任何地方埋葬遗体、建造坟墓。
第十八条 禁止在耕地、林地,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水源和水库保护区,河流堤坝和铁路、公路两侧设置墓地。
前款所列的禁葬区域内,除受国家保护的革命烈士墓和经县以上人民政府认定的知名人士墓、华侨祖墓和具有历史、艺术、科学考察价值的古墓外,现有的坟墓,应当予以平毁或迁移。

第四章 殡葬设施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按规划建设殡仪馆和公墓、骨灰堂等殡葬设施,并将殡葬设施的迁建、扩建、改建和殡葬服务设施的更新改造所需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二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兴建殡葬设施。
殡葬设施的收费标准,按照物价管理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实行火葬区域内的村庄可建立公益性骨灰堂,暂时实行土葬的区域内的村庄可建立公益性遗体公墓。公益性骨灰堂、遗体公墓应当建立在荒山、荒坡、非耕地或者不宜耕种的土地上。
建立公益性骨灰堂和遗体公墓,由村民委员会提出,经乡(镇)人民政府核准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并由村民委员会负责兴建和管理。
城市市区内的村庄,不得新建骨灰堂和公墓。
第二十二条 实行火葬区域内医疗单位所属的太平间由当地殡葬管理机构管理。

第五章 殡葬用品和丧事活动管理
第二十三条 生产、销售丧葬用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向县级以上民政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后,持证明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注册。
第二十四条 禁止生产、销售锡箔、冥钞、纸钱、纸扎等封建迷信丧葬用品。
实行火葬区域内禁止生产、销售棺木及为土葬服务的丧葬用品。
第二十五条 举办丧事时禁止下列行为:
(一)结阴亲、做道场、请巫婆神汉等封建迷信活动;
(二)在城市市区的非专用殡仪活动场所摆放花圈、花篮;
(三)妨害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害他人合法权益。
第二十六条 殡葬服务机构应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殡葬服务人员不得刁难丧主,不得指定丧主选用殡葬服务用品、项目或索取馈赠。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 违反第八条规定的,由当地民政部门责令其火葬,拒不执行的,由县以上民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组织强行起尸火化,费用由丧主负担,并对丧主处以500元罚款。
死者系国家工作人员或企事业单位职工的,除按上款规定处理外,所在单位不得支付丧葬费和因丧事造成的困难补助费。
第二十八条 违反第十一条第二款、第十二条规定的,由当地民政部门处以500元罚款。
第二十九条 违反第十三条第二款、第十四条、第十八条规定之一的,由土地管理部门责令恢复地貌,并处以200元罚款。
第三十条 违反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的,由民政部门会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取缔,责令恢复原状,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一条 违反第二十一条规定,擅自建立骨灰堂和公墓的,由土地管理部门责令恢复地貌,并对责任者依法予以处罚。
第三十二条 违反第二十四条规定的,由民政部门会同工商管理部门予以没收,可以并处制造、销售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 违反第二十五条规定的,由当地民政部门、村(居)民委员会予以制止;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既不申请行政复议或不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或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五条 殡葬管理和服务人员弄虚作假、刁难丧主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敲诈勒索、收受贿赂,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港澳台同胞、华侨、外国人士的殡葬活动,按国家有关规定管理。
第三十七条 本条例自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一日起施行。



1997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