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国务院工资制度改革小组、劳动人事部印发《关于四类工资区提高到五类工资区和计发地区工资办法的具体规定》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6 03:54:38  浏览:889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务院工资制度改革小组、劳动人事部印发《关于四类工资区提高到五类工资区和计发地区工资办法的具体规定》的通知

国务院


国务院工资制度改革小组、劳动人事部印发《关于四类工资区提高到五类工资区和计发地区工资办法的具体规定》的通知
1985年6月13日,国务院

现将《关于四类工资区提高到五类工资区和计发地区工资办法的具体规定》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附:关于四类工资区提高到五类工资区和计发地区工资办法的具体规定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下达的《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的规定,现对四类工资区提高到五类工资区的若干问题和计发地区工资的办法作如下具体规定。

一、关于四类工资区提高到五类工资区
(一)现在执行十一类工资区制度的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职工,在工资制度改革时,先将现行四类工资区的工资标准提高到现行五类工资区的工资标准,尔后再套改新规定的五类工资区的基础工资和职务工资标准。
(二)对于现在四、五类工资区工作,仍执行五类以上工资区工资标准的职工(含由六类以上工资区调到五类以下工资区仍保持六类工资区工资标准的职工),这次也按现行五类工资区同等级的工资标准套改新规定的五类工资区的基础工资和职务工资标准,其原工资高于现行五类工资区工资标准的部分不予保留。
在六类和六类以上工资区中,仍执行本类区以上工资区现行工资标准的职工,在套改新工资标准时,其原工资高出本类区现行工资标准的部分也按此办法处理。
(三)现在四类工资区中执行非十一类工资区制度的事业单位,其现行工资标准低于或相当于国家机关四类工资区同类人员工资标准的,可以在增加工资的幅度不超过2.75%的原则下,先提高到本部门相当国家机关五类工资区的现行工资标准,尔后再套改新规定的本部门相当国家机关五类工资区的新工资标准。
(四)现在四类工资区的企业单位,其工资标准分别按以下办法办理:
1.凡现行的工资区类别制度与国家机关十一类工资区一致的企业,以及企业中执行国家机关、文教、科研、卫生等部门四类工资区工资标准的职工,均可由四类工资区工资标准改按五类工资区同类人员现行的工资标准执行。
邮电企业的生产人员、领导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职员、勤杂人员和煤炭工业企业职员、工程技术人员,实行的工资区类别制度与国家机关十一类工资区大体相同,也可由四类工资区现行的工资标准改按五类工资区现行的工资标准执行。
2.凡现在国家机关四类工资区,实行的工资区类别制度与国家机关十一类工资区类别制度不一致的企业,其中轻工业、农业的一级工资标准在31元和31元以下的,重工业的一级工资标准在32元和32元以下的,都按照增加工资2.75%的幅度调整工资标准。二级以上各级工资标准均按一级工资标准增加的幅度相应增加,最高与最低的倍数以及级差系数均不变动。
3.现在国家机关四类工资区的企业,按上述1、2两项规定调整工资区类别而增加的工资,可以从一九八五年七月一日起进入成本。其中,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自费改革了工资标准的企业,其改革前的一级工的工资标准,轻工业、农业在31元和31元以下的,重工业在32元和32元以下的,也可将按照原工资标准增加2.75%的增资额从一九八五年七月一日起计入成本。
现在五类及五类以上工资区的企业,这次一律不调整地区工资标准。
(五)调整工资区类别,不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均从一九八五年七月一日起执行。
(六)从一九八五年一月一日起改革工资制度的普通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教职工,现在四类工资区工作的,也应先将现行四类工资区的工资标准提高到现行五类工资区的工资标准,尔后再套改新规定的五类工资区的基础工资和职务工资标准。由现行四类工资区工资标准提高到现行五类工资区工资标准增加的工资额,从一九八五年七月一日算起。
(七)这次调整工资区类别的单位,均应从调整工资区类别增加的工资中冲销原有的粮(煤)价补贴,冲销不完的部分继续发给。

一、计发地区工资的办法
(一)现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五类和五点三三类工资区的职工,分别执行新规定的五类和五点三三类工资区的基础工资和职务工资标准(见附表一、二)。
(二)现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七类和七类以上工资区的职工,均执行新规定的六类工资区的基础工资和职务工资标准,并以此为基数另外计发一定比例的地区工资补贴。
地区工资补贴的比例为:七类工资区2.61%,八类工资区5.22%,九类工资区7.83%,十类工资区10.43%,十一类工资区13.04%。
例如:七类工资区省级机关副处长的基础工资为40元,最高一级职务工资为110元,合计150元,应增发的地区工资补贴为150元×2.61%=3.9元(尾数并入后为4元)。
七类以上工资区的地区工资补贴标准见附表三。
(三)七类和七类以上工资区中,有些地区根据国家规定,按照原工资标准的一定百分比发给生活费补贴的,其生活费补贴也应折算为地区工资补贴。折算后的地区工资补贴,与上述第(二)项的地区工资补贴合并计发。
例如:兰州市原来除执行十一类工资区工资标准外,另按十一类工资区工资标准的4%发给生活费补贴。工资改革后,该市统一执行六类工资区的基础工资和职务工资,省级机关副处长的基础工资为40元,最高一级职务工资为110元,合计为150元,应增发的全部地区工资补贴为:
(40元+110元)×〔13.04%+(1+
13.04%)×4%〕=150元×〔13.04%
+4.52%〕=26.3元(尾数并入后为
26.5元)
兰州、西宁、乌鲁木齐、拉萨市的地区工资补贴标准见附表三,地区工资补贴比例和计算办法见附表四。其他按工资标准的一定百分比发给生活费补贴的地区,其地区工资补贴比例和地区工资补贴标准,由有关省、自治区劳动人事部门按照本项规定和附表中注明的办法,计算颁发执行,并抄报国务院工资制度改革小组备案。
(四)现在执行非十一类工资区制度的事业单位,现行工资标准相当于和高于国家机关五类工资区同类人员现行工资标准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务院主管部门按其现行地区工资差别的比例,制订本部门相当于国家机关五、六类工资区的工资标准,以及相当于国家机关七类和七类以上工资区的地区工资补贴比例,报国务院工资制度改革小组批准后实行。
(五)部分地区按照国家规定实行的地区性津贴,如地区津贴、海岛津贴、林区津贴、高原地区临时补贴等,其现行津贴标准按照原工资标准的一定百分比计发的,在这次工资制度改革中,以新规定的基础工资加职务工资为基数(七类以上工资区的基数中应加上地区工资补贴),按原定的百分比计发;其现行津贴按照绝对金额发的,一般不予变动,个别现行津贴标准偏低需要调整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提出调整意见,报国务院工资制度改革小组批准后实行。

附表一:省级国家机关行政人员基础工资、职务工资标准表

(五类工资区)
----------------------------------------------------------------------------
| 职 务 工 资 标 准
职 务 基础工资|------------------------------------------------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省长 | 39.0 |*307.0|*292.0|263.0|233.5|209.5|185.0|160.5|
副省长 | 39.0 |*263.0|*233.5|209.5|185.0|160.5|146.0|136.5|
局、厅长 | 39.0 | |*185.0|160.5|146.0|136.5|126.5|117.0|
副局、厅长 | 39.0 | |*146.0|136.5|126.5|117.0|107.0| 97.5|
处长 | 39.0 | | |126.5|117.0|107.0| 97.5| 88.5|80.0
副处长 | 39.0 | | |107.0| 97.5| 88.5| 80.0| 71.0|63.5
科长、主任科员 | 39.0 | | | 88.5| 80.0| 71.0| 63.5| 55.5|47.5
副科长、副主任科员| 39.0 | | | 71.0| 63.5| 55.5| 47.5| 41.0|35.0
科员 | 39.0 | | | 55.5| 47.5| 41.0| 35.0| 29.0|23.5
办事员 | 39.0 | | | 41.0| 35.0| 29.0| 23.5| 17.5|11.5
----------------------------------------------------------------------------
续表 单位:元
----------------------------------------------------------------------------
| 基础工资、职务工资两项合计
职 务 基础工资|------------------------------------------------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省长 | 39.0 |*346.0|*331.0|302.0|272.5|248.5|224.0|199.5|
副省长 | 39.0 |*302.0|*272.5|248.5|224.0|199.5|185.0|175.5|
局、厅长 | 39.0 | |*224.0|199.5|185.0|175.5|165.5|156.0|
副局、厅长 | 39.0 | |*185.0|175.5|165.5|156.0|146.0|136.5|
处长 | 39.0 | | |165.5|156.0|146.0|136.5|127.5|119.0
副处长 | 39.0 | | |146.0|136.5|127.5|119.0|110.0|102.5
科长、主任科员 | 39.0 | | |127.5|119.0|110.0|102.5| 94.5| 86.5
副科长、副主任科员| 39.0 | | |110.0|102.5| 94.5| 86.5| 80.0| 74.0
科员 | 39.0 | | | 94.5| 86.5| 80.0| 74.0| 68.0| 62.5
办事员 | 39.0 | | | 80.0| 74.0| 68.0| 62.5| 56.5| 50.5
-----------------------------------------------------------------------------
注:1.表列工资标准是以《改革方案》规定的六类工资区的基础工资、职务工资标准为100%,按照五类工资区现行工资标准为六类工资区现行工资标准97.39%的比例计算出来的,并将小数点后第一位数按“2舍3入、7舍8入”并成5角和1元的办法,进行了归并简化。
2.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国家机关工人的各级工资标准,大部分与国家机关行政人员相同,只有几个级别的工资标准不同。下表为几个不同级别在五类工资区的金额(元):
-------------------------------------------------------------------------------------------
工 资 区| 职 务 工 资 标 准 | 基础工资、职务工资两项合计
----------|---------------------------------------|----------------------------------------
六类工资区|290.0|260.0|250.0|225.0|195.0|170.0|6.0|330.0|300.0|290.0|265.0|235.0|210.0|46.0
----------|-----|-----|-----|-----|-----|-----|---|-----|-----|-----|-----|-----|-----|----
五类工资区|282.5|253.0|243.5|219.0|190.0|165.5|6.0|321.5|292.5|282.5|258.0|229.0|204.5|45.0
-------------------------------------------------------------------------------------------

附表二:省级国家机关行政人员基础工资、职务工资标准表

(五点三三类工资区) 单位:元
----------------------------------------------------------------------------
| | 职 务 工 资 标 准
职 务 |基础工资|------------------------------------------------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省长 | 39.5 |*309.5|*295.0|265.5|236.0|211.5|186.5|162.0|
副省长 | 39.5 |*265.5|*236.0|211.5|186.5|162.0|147.5|137.5|
局、厅长 | 39.5 | |*186.5|162.0|147.5|137.5|127.5|118.0|
副局、厅长 | 39.5 | |*147.5|137.5|127.5|118.0|108.0| 98.5|
处长 | 39.5 | | |127.5|118.0|108.0| 98.5| 89.5|80.5
副处长 | 39.5 | | |108.0| 98.5| 89.5| 80.5| 71.5|64.0
科长、主任科员 | 39.5 | | | 89.5| 80.5| 71.5| 64.0| 56.0|48.0
副科长、副主任科员| 39.5 | | | 71.5| 64.0| 56.0| 48.0| 41.5|35.5
科员 | 39.5 | | | 56.0| 48.0| 41.5| 35.5| 29.5|23.5
办事员 | 39.5 | | | 41.5| 35.5| 29.5| 23.5| 17.5|12.0
----------------------------------------------------------------------------
续表
-----------------------------------------------------------------------------
| | 基础工资、职务工资两项合计
职 务 |基础工资|-------------------------------------------------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省长 | 39.5 |*349.0|*334.5|305.0|275.5|251.0|226.0|201.5|
副省长 | 39.5 |*305.0|*275.5|251.0|226.0|201.5|187.0|177.0|
局、厅长 | 39.5 | |*226.0|201.5|187.0|177.0|167.0|157.5|
副局、厅长 | 39.5 | |*187.0|177.0|167.0|157.5|147.5|138.0|
处长 | 39.5 | | |167.0|157.5|147.5|138.0|129.0|120.0
副处长 | 39.5 | | |147.5|138.0|129.0|120.0|111.0|103.5
科长、主任科员 | 39.5 | | |129.0|120.0|111.0|103.5| 95.5| 87.5
副科长、副主任科员| 39.5 | | |111.0|103.5| 95.5| 87.5| 81.0| 75.0
科员 | 39.5 | | | 95.5| 87.5| 81.0| 75.0| 69.0| 63.0
办事员 | 39.5 | | | 81.0| 75.0| 69.0| 63.0| 57.0| 51.5
-----------------------------------------------------------------------------
注:1.表列工资标准是以《改革方案》规定的六类工资区的基础工资、职务工资标准为100%,按照五点三三类工资区现行工资标准为六类工资区现行工资标准98.26%的比例计算出来的,并将小数点后第一位数按“2舍3入,7舍8入”并成五角和1元的办法,进行了归并简化。
2.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国家机关工人的各级工资标准,大部分与国家机关行政人员相同,只有几个级别的工资标准不同。下表为几个不同级别在五点三三类工资区的金额(元):
-------------------------------------------------------------------------------------------------
工 资 区 | 职 务 工 资 标 准 | 基础工资、职务工资两项合计
----------------|---------------------------------------|----------------------------------------
六类工资区 |290.0|260.0|250.0|225.0|195.0|170.0|6.0|330.0|300.0|290.0|265.0|235.0|210.0|46.0
----------------|-----|-----|-----|-----|-----|-----|---|-----|-----|-----|-----|-----|-----|----
五点三三类工资区|285.0|255.5|245.5|221.0|191.5|167.0|6.0|324.5|295.0|285.0|260.5|231.0|206.5|45.5
-------------------------------------------------------------------------------------------------

附表三:省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七类和七类以上工资区地区工资补贴标准表
----------------------------------------------------------------------
六类工资区基| 地 区 工 资 补 贴 标 准
础工资、职务|---------------------------------------------------------
工资两项合计|七类工资区|八类工资区|九类工资区|十类工资区|十一类工资区
| (2.61%) | (5.22%) | (7.83%) | (10.43%) | (13.04%)
------------|----------|----------|----------|----------|-------------
355.0 | 9.5 | 18.5 | 28.0 | 37.0 | 46.5
340.0 | 9.0 | 17.5 | 26.5 | 35.5 | 44.5
330.0 | 8.5 | 17.0 | 26.0 | 34.5 | 43.0
310.0 | 8.0 | 16.0 | 24.5 | 32.5 | 40.5
300.0 | 8.0 | 15.5 | 23.5 | 31.5 | 39.0
290.0 | 7.5 | 15.0 | 22.5 | 30.0 | 38.0
280.0 | 7.5 | 14.5 | 22.0 | 29.0 | 36.5
265.0 | 7.0 | 14.0 | 20.5 | 27.5 | 34.5
255.0 | 6.5 | 13.5 | 20.0 | 26.5 | 33.5
235.0 | 6.0 | 12.5 | 18.5 | 24.5 | 30.5
230.0 | 6.0 | 12.0 | 18.0 | 24.0 | 30.0
210.0 | 5.5 | 11.0 | 16.5 | 22.0 | 27.5
205.0 | 5.5 | 10.5 | 16.0 | 21.5 | 26.5
190.0 | 5.0 | 10.0 | 15.0 | 20.0 | 25.0
180.0 | 4.5 | 9.5 | 14.0 | 19.0 | 23.5
170.0 | 4.5 | 9.0 | 13.5 | 17.5 | 22.0
160.0 | 4.0 | 8.5 | 12.5 | 16.5 | 21.0
150.0 | 4.0 | 8.0 | 11.5 | 15.5 | 19.5
140.0 | 3.5 | 7.5 | 11.0 | 14.5 | 18.5
131.0 | 3.5 | 7.0 | 10.5 | 13.5 | 17.0
122.0 | 3.0 | 6.5 | 9.5 | 12.5 | 16.0
113.0 | 3.0 | 6.0 | 9.0 | 12.0 | 14.5
105.0 | 2.5 | 5.5 | 8.0 | 11.0 | 13.5
----------------------------------------------------------------------
续表 单位:元
----------------------------------------------------------------
六类工资区基| 地 区 工 资 补 贴 标 准
础工资、职务|---------------------------------------------------
工资两项合计| 兰州市 | 西宁市 | 乌 鲁 木 齐 市 | 拉萨市
|(17.56%)|(32.26%)|(干部42.43%、工人53.73%)|(71.82%)
------------|--------|--------|------------------------|--------
355.0 | 62.5 | 114.5 | 150.5 | 255.0
340.0 | 59.5 | 109.5 | 144.5 | 244.0
330.0 | 58.0 | 106.5 | 140.0 | 237.0
310.0 | 54.5 | 100.0 | 131.5 | 222.5
300.0 | 52.5 | 97.0 | 127.5 | 215.5
290.0 | 51.0 | 93.5 | 123.0 | 208.5
280.0 | 49.0 | 90.5 | 119.0 | 201.0
265.0 | 46.5 | 85.5 | 112.5 | 190.5
255.0 | 45.0 | 82.5 | 108.0 | 183.0
235.0 | 41.5 | 76.0 | 99.5 | 169.0
230.0 | 40.5 | 74.0 | 97.5 | 165.0
210.0 | 37.0 | 67.5 | 89.0 | 151.0
205.0 | 36.0 | 66.0 | 87.0 | 147.0
190.0 | 33.5 | 61.5 | 80.5 | 136.5
180.0 | 31.5 | 58.0 | 76.5 | 129.5
170.0 | 30.0 | 55.0 | 72.0 | 122.0
160.0 | 28.0 | 51.5 | 68.0 | 115.0
150.0 | 26.5 | 48.5 | 63.5 | 107.5
140.0 | 24.5 | 45.0 | 59.5 | 100.5
131.0 | 23.0 | 42.5 | 55.5 | 94.0
122.0 | 21.5 | 39.5 | 52.0 | 87.5
113.0 | 20.0 | 36.5 | 48.0 60.5 | 81.0
105.0 | 18.5 | 34.0 | 44.5 56.5 | 75.5
----------------------------------------------------------------
续表
----------------------------------------------------------------------------
| 地 区 工 资 补 贴 标 准
六类工资区基础工资、|-------------------------------------------------------
职务工资两项合计 |七类工资区|八类工资区|九类工资区|十类工资区|十一类工资区
| (2.61%) | (5.22%) | (7.83%) | (10.43%)| (13.04%)
--------------------|----------|----------|----------|----------|------------
97.0 | 2.5 | 5.0 | 7.5 | 10.0 | 12.5
89.0 | 2.5 | 4.5 | 7.0 | 9.5 | 11.5
82.0 | 2.0 | 4.5 | 6.5 | 8.5 | 10.5
76.0 | 2.0 | 4.0 | 6.0 | 8.0 | 10.0
70.0 | 2.0 | 3.5 | 5.5 | 7.5 | 9.0
64.0 | 1.5 | 3.5 | 5.0 | 6.5 | 8.5
58.0 | 1.5 | 3.0 | 4.5 | 6.0 | 7.5
52.0 | 1.5 | 2.5 | 4.0 | 5.5 | 7.0
46.0 | 1.0 | 2.5 | 3.5 | 5.0 | 6.0
-----------------------------------------------------------------------------
续表
-------------------------------------------------------------------
六类工资区基础工| 地 区 工 资 补 贴 标 准
资、职务工资两项|--------------------------------------------------
合 计 | 兰州市 | 西宁市 | 乌 鲁 木 齐 市 | 拉萨市
|(17.56%)|(32.26%)|(干部42.43%、工人53.3%) |(71.82%)
----------------|--------|--------|------------------------|-------
97.0 | 17.0 | 31.5 | 41.0 52.0 | 69.5
89.0 | 15.5 | 28.5 | 38.0 48.0 | 64.0
82.0 | 14.5 | 26.5 | 35.0 44.0 | 59.0
76.0 | 13.5 | 24.5 | 32.0 41.0 | 54.5
70.0 | 12.5 | 22.5 | 29.5 37.5 | 50.5
64.0 | 11.0 | 20.5 | 27.0 34.5 | 46.0
58.0 | 10.0 | 18.5 | 24.5 31.0 | 41.5
52.0 | 9.0 | 17.0 | 22.0 28.0 | 37.5
46.0 | 8.0 | 15.0 | 19.5 24.5 | 33.0
-------------------------------------------------------------------
注:1.本表七至十一类工资区各栏括弧内的地区工资补贴比例,为七类和七类以上工资区现行工资
标准高于六类工资区现行工资标准的比例。因现行地区工资系数,是以原一类工资区为100,
六至十一类工资区分别为115、118、121、124、127、130。现以六类工资区为100,七类以上工资
区的地区工资补贴比例,系按公式(本工资区系数--115)÷115计算求出。兰州等四市的地区
工资补贴比例还包括了现行生活费补贴折算的比例,其计算办法见附表四。
2.地区工资补贴标准是以《改革方案》规定的六类工资区的基础工资、职务工资为基数,按照
地区工资补贴比例计算出来的,并将小数点后第一位数按“2舍3入、7舍8入”并成5角和
1元的办法,进行了归并简化。
3.七类和七类以上工资区的职工,在执行六类工资区基础工资、职务工资标准的同时,按表列
标准另加发地区工资补贴。例如:执行六类工资区基础工资、职务工资标准两项合计为82元
的机关科员,在七类工资区的,按表列标准加发地区工资补贴2元:在十一类工资区无生活
费补贴的,加发地区工资补贴10.5元:在拉萨市的,加发地区工资补贴59元。

附表四:兰州、西宁、乌鲁木齐、拉萨市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地区工资补贴比例表
---------------------------------------------------------------------------------------
地区(现行工资区类别和生活费补贴) |地区工资补贴比例| 折算地区工资补贴比例的算式
-----------------------------------------|----------------|----------------------------
兰州市(十一类加4%) | 17.56% | 13.04%+(1+13.04%)×4%
西宁市(十一类加17%) | 32.26% | 13.04%+(1+13.04%)×17%
乌鲁木齐市(国家机关干部:十一类加26%) | 42.43% | 13.04%+(1+13.04%)×26%
(国家机关工人:十一类加36%) | 53.73% | 13.04%+(1+13.04%)×36%
拉萨市(十一类加52%) | 71.82% | 13.04%+(1+13.04%)×52%
---------------------------------------------------------------------------------------
注: 1.七类和七类以上工资区又实行按百分比计发生活费补贴的地区,其地区工资补贴比例包括两
部分:一是本类工资区现行工资标准高于六类工资区现行工资标准的地区工资补贴比例;二
是现行生活费补贴折算的地区工资补贴比例。按现行生活费补贴折算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
(1+本工资区的地区工资补贴比例)×现行生活费补贴百分比。上述两个比例之和即为本
地区的地区工资补贴比例。
2.这些地区的地区工资补贴计算公式为:六类工资区的基础工资与职务工资之和×(本工资区的
地区工资补贴比例+现行生活费补贴折算的地区工资补贴比例)=应发的全部地区工资补贴。
这些地区性津贴,暂不并入地区工资补贴。
(六)部分地区一九七九年实行的副食品价格补贴标准高于五元的,扣除已经并入基础工资五元后的余额部分,仍然照发。
(七)各类工资区可以按以下办法套改新工资标准:
五类和五点三三类工资区的职工,按本类区的现行工资(现行工资的解释见《关于实施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第(一)项规定,下同)套入本类区的新工资标准。
七类和七类以上工资区的职工,一般按六类工资区同等级的现行工资套入六类工资区的新工资标准,然后再加发本类区的地区工资补贴。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中国保监会资格考试报名费收缴管理办法》的通知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关于印发《中国保监会资格考试报名费收缴管理办法》的通知

保监发〔2008〕69号


 各保监局:

  为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加强保险中介人资格考试和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报名费收缴管理工作,我会制定了《中国保监会资格考试报名费收缴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八年八月二十五日

  



中国保监会资格考试报名费收缴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加强保险中介人资格考试(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考试、保险经纪从业人员资格考试、保险公估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和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报名费收缴管理工作,根据财政部《关于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二级执收单位收入收缴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财办库〔2007〕199号),结合我会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资格考试报名费,是指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批准的收费标准,向参加保险中介人、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的考生收取的报名费。

  

第二章 权责管理

  第三条 中国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是资格考试的主管单位,保险中介人资格考试由中国保监会或各保监局委托有关单位组织实施,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由中国保监会委托中国精算师协会组织实施。

  第四条 中国保监会和各保监局作为资格考试的管理者和委托方(以下简称“委托方”),应强化对受托承办考试工作单位(以下简称“受托方”)组考工作的监督、管理和检查,严格实施有关规定,提高工作效率,健全监管机制。

  第五条 委托方和受托方应依法签订书面委托协议,明确双方在考试管理、收费缴纳、费用支付等方面的权责、工作流程和标准。

  第六条 受托方向参加资格考试的考生收取报名费,并确保及时、足额缴入指定的财政汇缴专用账户(非税收入收缴账户)。

  第七条 资格考试报名费收费标准按照《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中国精算师(准精算师部分)和保险中介人资格考试收费标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计价格〔2000〕2313号)的规定执行,任何单位不得违反规定自行设定或变更收缴项目、范围和标准,不得多收、少收或者擅自减免考试报名费。

  第八条 委托方应核对缴费金额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确认无误后向缴款人开具《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在确保考试报名费全额入库的基础上,根据协议规定,向受托方支付组织考试的费用。

  

第三章 资金管理

  第九条 受托方应于每次考试报名结束当日(保险代理人电子化考试每天开考的,应将当天作为考试报名结束日),将所收考试报名费全额缴入指定的财政汇缴专用账户。

  第十条 受托方下设异地分支机构承办考试的,应由分支机构直接将所收考试报名费全额缴入指定的财政汇缴专用账户,不得转由其他任何机构或个人代收代缴。

  第十一条 财政汇缴专用账户由财政部统一开立,禁止以单位或个人名义自行设立过渡性银行账户。

  第十二条 受托方收取的考试报名费应全额缴存,缴存过程中发生的手续费和其他费用可在受托方的费用中列支,不得直接从考试收费中坐扣。

  第十三条 受托方应单独设置账簿登记考试报名费收缴情况,做好收支统计台账。

  第十四条 禁止隐匿、转移、截留、坐支、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所收款项;禁止以各种名义逃避考试报名费的缴纳义务或拖延缴纳时间。

  

第四章 票据管理

  第十五条 受托方收取考试报名费时,应当向考生开具财政部门印制的《中央单位行政事业收费统一收据》,不得拒开票据或开具其他票据。

  第十六条 受托方应根据用量大小,事先向委托方申领《中央单位行政事业收费统一收据》,并作为财务凭证妥善保管。已使用的《中央单位行政事业收费统一收据》存根联,应定期交回,双方核对确认后,由委托方保管并按照有关规定定期销毁。

  第十七条 委托方和受托方都应当建立健全票据领用、保管、缴销、审核等制度,建立票据出入库登记簿,确定专人负责,保证票据安全。

  第十八条 禁止转让、出借、代开收费票据;禁止私自印制、伪造收费票据;禁止使用非法票据或者不按规定开具收费票据。

  第十九条 遗失收费票据的,应当及时报告中国保监会,并公告作废。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 委托方对受托方的考试组织实施、费用收缴上划、成本费用开支、票据使用保管等情况进行日常监督,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现场检查;委托方和受托方同时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同级财政、审计、物价、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 受托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相应责任。委托方对受托方管理不严的,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中国保监会财务会计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简述盗窃QQ号与侵犯公民通信自由

刘生晖

【内容提要】:腾迅QQ作为一款当前使用最广泛的即时通讯软件,以其强大的功能,在现代社会中普遍使用。但是盗取QQ号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目前仍无定论。本文将着重从犯罪构成、犯罪特点及立法建议等几方面对本罪的相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QQ号 通信自由 数据通信

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但从来没有哪一款网络软件像腾迅QQ一样,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全方位地冲击着青少年的生活。人们的阅读、交流、娱乐乃至部分商业活动越来越多地在QQ上进行。可是,在我们惊叹QQ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时,QQ又为网络犯罪埋下了隐患。
今年1月16日,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法院对备受网民关注的国内首宗盗卖QQ号案作出一审判决,以侵犯通信自由罪分别判处两名被告人曾智峰、杨医男拘役各6个月。我认为这一判决是合理的。有关盗窃QQ号的犯罪,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论述:
一、如何认识QQ号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应用,通信领域发生了重大变革。计算机数据通信日益成为现代通信主要形式,网络电话、电子邮件、实时短信等现代数据通信方式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得到广泛使用。腾讯QQ作为一款即时通信软件,支持在线聊天、视频电话、点对点断点续传文件、共享文件、网络硬盘、QQ邮箱等多种功能,并可与移动通讯终端等多种通讯方式相连。我们可以使用QQ方便、实用、高效的和朋友联系,加之它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范围、极快的传输速度,短时间内它就被数百万人接受、使用。而QQ号不幸被盗则面临着网络好友失散、客户流失等严重后果,给我们生活、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但是QQ是否属于财产呢?众所周知,QQ通常情况下是一种免费服务,申请、使用均是无偿的。所以它不具备价值,不属于法律意义上的“财物”,甚至也不同于用金钱买来的一些网络游戏帐号。所以QQ号码只是一种通信代码,本质上是无偿的用于数据通信的网络通信服务,所以法院对盗窃QQ号的行为定侵犯通信自由罪是合理的。
二、确认盗QQ号为侵犯公民通信自由罪的法律依据和犯罪构成
依照《刑法》第252条规定,侵犯通信自由罪,是指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情节严重的行为。只有符合此罪构成要件,才能认定为此罪。而对于此类涉及网络犯罪案件,全国人大《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中规定,非法截获、篡改、删除他人电子邮件或者其他数据资料,侵犯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按此罪追究刑事责任。QQ中存有大量的涉及个人隐私的个人资料和聊天记录,这些应当属于上述《决定》中的数据资料,所以盗QQ号是此类案件的一种特殊类型,其构成要件是:
(一)犯罪主体。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二)主观方面。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是直接故意,间接故意和过失不能构成本罪。如上所述,盗QQ号属于截获数据资料,直接侵犯了公民通信自由。所以不论出于何种动机,都不影响本罪的定罪,但可能会影响量刑的轻重。
(三)客观方面。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截获、篡改、删除他人QQ中所保存的个人信息、聊天记录等数据资料。截获,是在与他人聊天的过程中通过某种网络工具或不正当手段盗取QQ号码及密码;篡改,指盗取QQ号后篡改他人QQ中的个人信息,意图达成某种目的;删除,指擅自删除他人QQ中的相关资料、聊天记录,使他人将无法看到本来聊天记录的内容。在这三种行为中,截获为篡改和删除的必要前提条件。从司法实践来看,行为人只要实施三种行为之一,就应当可以构成此罪。
(四)犯罪客体。本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指公民的通信自由权利,包括与他人正常通过QQ通信交流的自由和为自己的数据资料保守秘密的自由。犯罪对象是他人QQ中的数据资料。公民的聊天记录等数据资料存放在QQ中,都有个人密码进行保护。采取任何方法盗取密码侵犯他人的通信秘密,都构成侵犯通信自由行为。
此外,成立本罪除了必备以上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外,还必须具有严重情节行为。所谓情节严重,指盗取他人QQ号多次,并造成严重后果。

三、盗取QQ号犯罪的特点
盗取QQ号的犯罪是当今信息社会出现的新问题,与一般侵犯通信自由罪不同,它具有以下特点:
1、严重危害公民隐私权利。QQ作为实时短信服务,它比普通话音通信和邮件更能反映通信者个人信息,包括个人的行为方式特点、个人喜好、具体资料、性格特征等。例如在聊天记录中涉及到的有关个人生活、工作和经济状况的一些信息,以及曾向他人发送过的个人、家庭和居所的照片等。基于这些原因,盗取QQ号的犯罪更为严重地危害了公民的隐私权利。
2、隐蔽性强。QQ信息的收发是通过互联网来完成,行为人除了可以偷看被害人操作,记下登录密码,也可以用密码破解软件或通过多次尝试非法获取他人登录密码,然后就可以在世界各地登录、使用他人的QQ号码并获取其中信息,而行为人的身份、作案地点很难被发觉。
3、反复作案可能性大。行为人一旦获取了他人QQ号的密码,而未被人发觉,行为人就会肆无忌惮,轻易地多次作案。而且行为人窃取到密码后立即更改,被害人再也无法取回QQ号码。如此一来,必然会危害到更多人的通信自由权利。
4、犯罪危害后果严重。盗取QQ号侵犯了公民的通信自由权和个人数据隐私权,对公民的人身、民主权利构成严重侵害。而且这种犯罪往往与其它犯罪有密切联系,很可能被进一步利用来实施其它犯罪行为,如诈骗、敲诈勒索等犯罪,给正常社会秩序造成巨大隐患和严重危害。

四、完善该项立法的必要性及立法建议

在现代社会,电子信息传输与社会各领域活动正常进行息息相关。盗取QQ号的犯罪可能影响到多种社会法益。例如盗取他人QQ号并与他人通信时,这种犯罪侵犯的是公民通信自由、通信秘密权利和公民隐私权利;盗取QQ号后侵用他人购买的Q币、网络硬盘等侵犯的是财产权或相关财产性利益;利用他人身份与他人通信或发布一些控制信息,更有可能进一步实施诈骗、敲诈等犯罪,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可见,像QQ这类的信息传输安全对信息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应当受到刑法保护。同时,由于它涉及多种法益,不能为一种法益所包括,对这类侵犯数据传输安全的犯罪单独立法要比依照其它刑法处理更有利于对这类犯罪的惩治。
欧洲理事会《关于网络犯罪的公约》第3条规定:“各缔约方应在国内法律中建立这样的立法,或采取其他必要措施,把利用技术手段、故意实施的非授权拦截计算机数据的非公开传输的行为规定为犯罪。”我认为这一犯罪立法对解决各国刑法对拦截、盗用网络数据信息犯罪(以盗QQ号犯罪为代表)的立法有重要意义,能为网络数据传输和网络信息交流提供重要法律保护。而且这一公约是第一个反网络犯罪的国际法律文件,对协调一致立法产生了重要作用。我国在立法中应当借鉴该公约的规定,在刑法中增设“非法危害网络信息安全罪”(不知该罪名是否恰当)。这不仅是我国法规与国际接轨的需要,而且对于保护信息安全,保障社会信息化和维护社会正常秩序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欧洲理事会《关于网络犯罪的公约》,2001年11月23日订立
2、王云斌:《网络犯罪》,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3、赵廷光主编:《计算机犯罪的定罪与量刑》,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